联系我们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若水路398号
电话:0512-62872723
传真:0512-62603079
邮箱:oil_adm@sinano.ac.cn
邮编:215125 

中南大学黄俊教授来所访问并作学术报告

2019-08-29 点击数:7122


文章来源:郑磊

 

2019年08月29日,我所陈立桅研究员邀请中南大学黄俊教授来苏州纳米所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并在上午10点整于纳米所A718会议室给大家带来题为“Theory and Modeling of Electrocatalytic Interfaces and Reactions”的学术报告。

 

 

陈立桅研究员介绍黄俊教授

 

报告中,黄俊教授首先从电催化涉及的主要元素、最终目标、重要挑战以及当前路线等出发介绍了电催化的研究背景。然后具体结合近年来自己搭建的理论框架和模型与大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黄俊教授报告会现场1


黄俊教授报告会现场2








简介:黄俊教授在电化学基础理论和方法上取得系列进展,相关工作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 (共同第一作者)、J. Phys. Chem. Lett. (第一作者)、Chem. Commun. (第一兼通讯作者)、 Adv. Mater.(第二作者)等自然指数期刊,J. Phys. Chem. C (两篇,均为独立作者)、Phys. Chem. Chem. Phys. (第一兼通讯作者)、Electrochim. Acta (独立作者)、J. Chem. Phys. (第一兼通讯作者)等物理化学领域专业期刊上。

黄俊教授的工作主要围绕电化学储能与转化装置中的电化学界面和多孔电极理论展开,旨在建立帮助理解复杂多相多尺度电化学系统的电荷转移反应、物质传输和双电层效应的平均场理论,并开发相应的表征方法。几个较为有特色的工作可以概括为:

1.建立了锂-氧气电池界面电化学阻抗模型,揭示了锂-氧气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反应位点的转移和电荷传导率的电场取向依赖现象(J. Phys. Chem. Lett., 2018, 9, pp 3403–3408 Chem. Commun. 2017,53, 11418-11421)。

2.建立了铂电极氧还原反应统一理论框架,在多电子转移电催化反应理论中引入了全动力学分析,从而架起了从量子化学计算到实验测量的性能曲线之间的桥梁,并通过引入双电层平均场模型,为解决如何自洽描述电极电位这一电催化理论难题提供了可行思路(Phys. Chem. Chem. Phys. 2018, 20, 11776-11786; J. Chem. Phys. 2018, 148, 044704)。

3.建立了限域空间浓溶液理论,提出了“限域诱导稀释”(confinement-induced dilution)这一概念,为近期实验中观测到的浓溶液反常静电屏蔽长度提供了一个理论解释(J. Phys. Chem. C, 2018, 122 (6), 3428–3433)。

4.将多孔电极理论从整数维空间拓展到分数维空间,提出了分形多孔电极理论,推导了分数维空间中扩散阻抗模型,并揭示新的特征(J. Phys. Chem. C, 2018, 122 (1), 557–565 Electrochim. Acta, 2018, 281, 170-188)。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技术支持:仕德伟科技 苏ICP备10220403号 网站建设仕网云智能建站